返回首页

湖南发生过地震吗?

来源:www.dkdcy.com   时间:2021-10-24 12:25   点击:271  编辑:admin   手机版

湖南省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地震,如果有多少次,具体如下:

湖南不是一个多震地区。1972年,湖南开始对地震进行定量观测。在此之前的2000多年时间里,湖南地震记载不多,烈度也不大。

1631年,崇祯四年,常德发生了湖南有史料记载以来的最大地震。这场震级约为7级的地震,不仅波及湖南33个州县,湖北、四川、江西、贵州、安徽等地也有波及。余震竟然持续数年,在湖南历史上实属罕见。

此后,湖南的地震多是小打小闹。1931年,湖南大公报在最后一版《小新闻》栏目,报道了湘乡地震,这场民国湖南的最大地震,新闻只有短短不到200字。因为地震破坏力不强,媒体当然也不重视。大地震一直是湖南的小概率事件,天佑湖南。

这样的文字:“周鲁襄公十六年(春秋时期,公元前557年)甲子地震”,这是湖南文献中对地震的最早记录。

东汉末年开始,地震有了较确实的记录:公元3世纪和4世纪,湖南地震各有两次,5世纪没有记载,6世纪有一次,7世纪没有,8世纪有一次,9世纪有一次,10世纪没有,11世纪有一次,12世纪没有,13世纪有一次。1000年的时间里,文献上记录的湖南地震只有寥寥9次。如果采用技术手段对湖南进行地质分析,地震次数将有所增加。2004年湖南省政府新址土方工程剖面的古地震遗迹,专家经过地质分析得出结论,长沙曾有过至少两次强度在7.0以上的地震活动,这在文献中并未记载。

明清时期,文献记载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。之所以会增加,不是地震突然滚滚而来,而是之前对地震的记载有大量遗漏。明清时期,史料记载更加详细和权威。1500年以后,我国史料记载的较大地震才是基本可靠的。

1449年9月1日,湖南宜章发生地震,“三日泉水流出尽赤”,这是明代对于湖南地震最早的记录。

从1449年到1630年,这180年里,有49年发生了地震,平均每三年半有一次。27个县有地震记录:其中地震五次者有岳阳、沅江、衡阳三县;地震三次者有临湘、浏阳、常德、汉寿、益阳、宁乡、湘乡、新宁、安化九县;地震两次者有靖州、安乡、永定、常宁等县。数据可以看出,洞庭湖区的常德、汉寿、沅江、澧县、安乡、岳阳、临湘已形成一个多地震区,几次4级以上地震,多发生在洞庭湖滨湖各县。除了湖区,邵阳、新化、新宁、安化等县又是一个小地震区。

1556年1月23日,中国山陕大地震,至少82万人被压死。山陕大地震震级为8级,以山西、陕西和河南为核心,波及到了湖南。临湘、澧县、平江、安乡、浏阳发生地震,房屋震塌,压死人畜甚多。

1631年常德大地震荣王府倒塌

1631年,羊年。崇祯皇帝忧心忡忡。李自成自号闯将,与张献忠会合后金兵围大凌城(今辽宁锦县),明朝守将降金。运气已不站在明王朝这一边。那一年,还有一件事被计入了当年的大事记,常德发生了湖南有地震记载以来第一次大地震,震级约为7级。

8月15日夜,荣王府静谧如常。突然,轰隆隆巨响从西北传来。巡按白士麟向朝廷奏报了这次地震,并特意突出了荣王府的灾情,可见荣王府是常德的标志性建筑。地震以常德至澧县包括安乡为中心,影响了省内外68个县。之后余震不断,持续了几年。

与震中距离愈远,震情愈轻,一些地方只能算是有震感:岳州(今岳阳),距离震中120公里,震时仿佛有金睛闪烁,环绕民居,所在地裂,黑沙喷涌,腥气逼人;大庸(今张家界),距离震中138公里,声吼如雷,内城房屋崩倒压死多人,乡村遍地裂陷;善化(今长沙),距震中约170公里,地大震有声;零陵(今永州),距震中约360公里,1631年的地震仅仅记述为“地震”二字。

常德大地震后几年,湖南一直为地震所扰。清朝时期,湖南地震多为零星小震,仍以洞庭湖西北各县最多。值得注意的是,地震范围有所扩大,湘西三县辰溪、吉首、凤凰都有了地震记载,说明落后地区的文明程度有所提高。

民国初年常常春节闹地震。

1931年8月12日,湘乡铜梁乡蒋市街。下午两点,发生地震,地震持续约两三分钟。湖南大公报称,湘乡发生强烈地震。地震有多强烈?不过是墙壁微有倒塌,田禾树木倒地甚多。池塘里的鱼虾跃起,地震没有造成人畜伤害。此次地震震级不到5级,成为民国时期湖南唯一的较大地震。

湖南大公报的这篇报道,还提及七月初的一场地震。地震发生在新化县城西南三十里的洋溪,是轻微地震。床铺摇动、桌椅震动发响、人站不稳,是民国地震的典型描述,地震都不大。

1972年,湖南开始对地震进行定量观测。从1911年到1972年的61年时间里,湖南有31年发生了地震,地震次数为83次,分布于26个县:临湘12次,湘潭8次,慈利7次,长沙6次,澧县5次,石门4次,宁乡、醴陵、株洲、安乡、华容、永顺、汝城各三次,望城、沅陵、岳阳、常德各两次,桃源、汉寿、南县、益阳、大庸、双峰、新化、隆回、嘉禾各一次。这一时期,地震次数较以往各个朝代都有所增加,主要原因是记录较为详细,缺漏较少。多震地区仍然是洞庭湖周边各县。

民国初年的地震多发生在春节:1914年,正月初三,南县、安乡、长沙;1915年,正月初三,长沙、湘潭、醴陵、株洲;1917年正月初二,岳阳、长沙、湘潭;1918年正月,宁乡、醴陵、岳阳、湘潭。

春节里闹地震,想必是非常深刻的记忆。曾国藩长孙曾广钧为此写了一首诗,描写了1917年和1918年发生在春节的两次地震:去年正月二,地震人不觉,但闻老渔言,君山搴一角;今年正月三,震势剧于昨,忽然头昏眩,杯盏相击搏。

1972年,湖南开始用仪器记录地震。从1972年到2013年,湖南共发生可测定参数的地震962次,其中4级以上的地震为6次,3.0-3.9级地震44次,2.0-2.9级地震共497次,1.0-1.9级地震共415次。期间发生的最大地震是发生在常德澧县的4.3级地震。这一时期地震主要分布在湘中的宁乡及娄邵地区、湘北的常德地区以及南面的郴州三个区域。

湖南是地震活动比较少也比较弱的一个省份,历史上发生的地震也不多。有记载的最大的一次,是1631年8月发生在常德澧县震级为6.8级的地震。

长期以来,湖南省发生2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六七次,3级以上大概平均每年1次,不过都没有造成大的破坏。

湖南处于华南地震区内相对活跃的中强地震带——长江中下游地震带汉水与大娄山-雪峰山地震小区,区内活动断裂众多,地质条件复杂,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历史和构造背景。

此外湖南地震还具有震源浅、烈度偏高的特点,一个3级地震即有强烈震感,并可能造成破坏,4级左右的地震就有可能成灾。

自公元1500年以来,全省有10个市发生过破坏性地震,共计20多次,所有的市、州都发生过强有感地震。从新近长沙发现的古地震遗迹分析,我省曾发生过至少两次强度在7级以上的地震。

自1973年以来,湖南地震监测台网共记录到长沙行政区域内地震92次,而在历史上长沙记载的中强度地震也有3次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